6月14日下午,华体(中国)师生党员前往临平区崇贤街道鸭兰村开展并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主题实践活动,并于当日与鸭兰村党委开展了党建共建签约和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鸭兰村出席活动的有村党委书记赵伟兴、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冯胜万,华体(中国)出席活动的有学院党委书记林亚芳、环境设计系系主任鲁娜,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学生第一党支部的师生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运河畔的鸭兰村不仅拥有“绣花之乡”、“斫琴之村”等社会美誉的非遗文化,还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6月,时为中共地下党员的马东林在鸭兰村党员马九成家主持召开党员会,宣布成立中共鸭兰村支部,就这样,杭州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了。自此,革命的火种在杭州扎下了坚实的根基,为之后的杭州抗日解放储备了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农村开展活动的最早窗口之一,也是临平区党组织的发源地、起航地。近年来,鸭兰村始终坚持写好红色根脉传承文章,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精品研学线路,多措并举建设共富特色示范样板,先后荣获了浙江省巾帼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星级”星级村等荣誉称号。
华体(中国)师生党员一行首先来到鸭兰村支部旧址进行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近鸭兰村支部旧址,一眼望到的是江南水乡最常见的两层楼民居,四间房,砖木结构,朴素的白墙黑瓦,简单的木栅梁柱。屋子坐北朝南,面宽12.5米,进深7.5米,墙上“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斑驳的墙面似乎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热血往事,最闪亮的是沧桑斑驳的墙壁上那金色党徽。整个旧址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共分两层,一层由序厅、杭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七个部分组成。
参观期间,华体(中国)党委书记林亚芳带领新发展党员在这片革命圣地进行了入党宣誓,深受历史感染的同学们用青春的誓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薪火生生不息。
之后华体(中国)党委与鸭兰村党委在村文化礼堂共同举办了一场聚焦红色引领乡村振兴的校地共建交流会议,这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旨在探讨如何将鸭兰村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华体(中国)师生党员的专业特色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会上,鸭兰村党委书记赵伟兴向师生党员们介绍了鸭兰村发展历史和相关情况,作为杭州市第一个村支部,鸭兰村一直致力于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注重发掘和传承革命传统,引领乡村发展,致力于打造杭州红色历史地标。赵书记以鸭兰村党的历史故事为切入口讲述的生动翔实,将鸭兰村党支部到鸭兰村党委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给师生党员们来了一场特别的主题党课。
紧接着华体(中国)党委书记林亚芳书记介绍学院党建和发展的相关情況,并表示可以依托党建共建的平台,双方优势互补,学院通过艺术赋能将乡村文化和创意产业相结合,从而推动红色鸭兰共富篇章的书写。鸭兰村的红色资源也可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成为学院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实践地。此外,林亚芳书记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校地合作的建议,为鸭兰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不是新想法、新理念。
随后,林亚芳书记和赵伟兴书记就双方成为党建共建单位进行签约和揭牌,环境设计系系主任鲁娜和鸭兰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冯胜万就鸭兰村成为学院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授牌。
会上,双方就如何展开共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鸭兰村和华体(中国)将携手推动乡村振兴,为实现守护红色根脉和校地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运河汤汤,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波澜;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依旧静静矗立,向人们诉说地方党组织诞生、发展、壮大的曲折故事,鞭策着师生党员自我鞭策、砥砺前进。学院师生党员们也将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在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文案|华体(中国)党建工作站 李桢、舒小芳
摄影|华体(中国)新闻部 黄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