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熊亦冉
职称:副教授
职务: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委员
学术兼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与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教育经历:
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6-2017年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法学、文学双学士学位
E-mail:phdyrx@zufe.edu.cn
研究领域:
美学理论;艺术社会学;时尚理论研究
主讲课程与教学成果:
主讲《中外摄影史》、《摄影美学》等本科生课程;《艺术美学》、《当代美学导论》等研究生课程。
2022年课程“中外摄影史”(线上线下混合式)获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立项。
研创成果:
项目成果:
2022年《时尚的审美感知及其社会建构研究》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负责人);
2020 年《基于艺术社会学的时尚理论研究》立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负责人);
2020年《基于前沿交叉学科范式的艺术教育研究——以艺术社会学课程为例》立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
论文:
2024年论文《伦勃朗的肖像画及其“灵魂”生活——兼论齐美尔的艺术哲学观》发表于《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AMI辑刊);
2024年论文《当技术介入知觉:图像透明性的概念溯源及其媒介考察》发表于《文学与图像》(AMI辑刊);
2024年论文《为外形定价:模特“颜值”的文化生产》发表于《文艺研究》(CSSCI);
2024年论文《The Media Characteristics and Subject Boundaries of Metaverse Art》发表于《Critical Arts》(SSCI, A&HCI);
2023年论文《时尚中的人造身体:芭比玩偶、时装模特与赛博格》发表于《艺术评论》(CSSCI扩展版);
2023年论文《元宇宙的时间机制及其媒介考古》发表于《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AMI辑刊);
2023年论文《美学与社会学的缠绕与对照》发表于《艺术评论》(CSSCI扩展版);
2023年论文《时髦的身份:时尚体系中的他者议题研究评点》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CSSCI扩展版);
2023年论文《作为影像的山水及其历史记忆》发表于《中国油画》;
2023年论文《时尚与时间:齐美尔生命哲学中的时间性问题及其审美反思》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CSSCI);
2023年论文《图像数智化:现象及其阐释》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CSSCI)(3/5);
2023年论文《时间的他者——元宇宙及其慢速时间的潜能》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CSSCI);*该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2022年论文《作为社会建构的时尚》发表于《民族艺术》(CSSCI);
2021年论文《图像转向的现象学维度——对图像意识和媒介的再考察》发表于《南京华体(中国)学报(美术与设计)》(CSSCI);
2021年论文《现代性的时态更迭:时尚及其时间逻辑研究》发表于《艺术设计研究》(CSSCI);
2020年论文《《通过审美追寻人性的完整与丰富——重审莱辛与温克尔曼之争》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论文《西方时尚理论研究知识地图》发表于《艺术学界》(CSSCI集刊);
2017年论文《“国画”概念的产生及其流变——以民国前期的美术为例》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CSSCI)。
译著:
《时尚及其社会议题:服装中的阶级、性别与认同》(2022年,译林出版社,ISBN:9787544789608);
《时尚、文化与身份认同》(2025年,译林出版社,ISBN:9787575303064)。
获奖情况:
2024年荣获浙江财经大学思政微课大赛二等奖;
2023年荣获长三角高校青年摄影艺术联展“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21年荣获浙江财经大学第十五届“十佳青年”称号;
2019年荣获浙江财经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
2015年论文获第三届中国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优异论文”奖(香港浸会大学)。